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

导读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7篇)《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7篇)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蝙蝠”图,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板书:蝙蝠。

2.出示“雷达”图,这是什么?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板书:雷达。

3.板书,齐读课题。那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

二、字词学习。

(一)易错词语 强化正音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

蝙蝠 漆黑 启示 避开 敏锐 铃铛 苍蝇 证明 揭开 障碍物

(二)认识多音字 (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

系着 塞上 荧光屏

(三)写字指导“绳、蝇”

1.字源识字,了解字义

2.观察易错字,分析字形

3.总结书写规律:“绳”和“蝇”是左右结构,都属于左窄右宽的字,右下部位是“电”,竖弯钩要出头。

4.师范写生字。口诀:左窄右宽要明显,口字小小电要宽。

5.学生练写。

“三星”评价(正确、整洁、美观)对学生刚才书写情况进行点评反馈整改。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师: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四、细读文本。

1.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是从课文内容出发的,为了解决大家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简单评价。

(2)文中提到的“一红一绿的两盏灯”的作用是什么?(资料解释)

(3)为何先看到灯光再听到隆隆声?(光速和音速的知识)

(4)课文题目既然是蝙蝠和雷达,那为什么开篇描写飞机夜航?(原来是为下边的疑问做铺垫)

3、作者由此得出的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

师:是的,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师:这个问题有答案吗?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4、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既然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的,那么两者有什么共同点?(都能在夜里飞行)

师:请你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述蝙蝠飞行技巧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看法。

出示:

(1)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2)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师:比较一下这两句句子,说说哪一句更好?(同桌讨论指名交流)

师:蝙蝠的飞行技巧这么好,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否疑问句,文章并没有直接写“启示”的内容,而是表述从观察蝙蝠的行为中如何提出假设性问题。(板书:提出问题)

5、学习4——7自然段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实验。请大家默读4——7自然段,完成表格。

试验的条件( )

第一次试验:蒙住蝙蝠( ),结果( )。

第二次试验:蒙住蝙蝠( ),结果( )。

第三次试验:蒙住蝙蝠( ),结果( )。

试验得出( )

师:科学家们依靠几次试验得到证明,解决了问题。这是多么好的方法呀。(板书:解决问题)

师:那么,文章在写的时候,为什么只是详细介绍了第一次实验过程,没有具体些后两次实验?

师: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技巧,详略结合,避免重复啰嗦。

师:经过反复研究,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蝙蝠在夜间是如何飞行的吗?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出示第七自然段的语句)

6、学习第八自然段

师:让我们来看看雷达是如何工作,如何给飞机导航的。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一样的吗?你能谈谈它们的共同点吗?

它们的共同点是:遇到障碍物会将无线电波反射回来。

五、回顾全文,感知结构

1、教师:在我们和科学家一起探究的过程中,你发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吗?(指板书,提示学生归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我们在写这种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样的写作方法进叙述。

六、总结升华

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生活提供了方便。

七、拓展阅读。

阅读《有趣的仿生学》,思考:

1、读了本文,你知道哪些东西的发明是由动物得来的启示吗?

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教学目标:

思想目标:激发学生爱科学,从小就有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知识目标:弄清楚蝙蝠是怎样用嘴和眼睛配合起来探路的'。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自觉预习,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蝙蝠是怎样用嘴和眼睛配合起来探路的。课前准备:学生动手制作和蝙蝠有关卡片。(嘴、超声波、超声波、阻碍物、耳朵)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学生回答)

2、那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位新朋友,你们认得吗?(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蝙蝠图)

3、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它的知识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看来,同学们对这一位朋友已经很熟悉了。好了,另一位亲朋友来了,你们认识它吗?(出示幻灯片)能说说和雷达有关的知识吗?(学生回答)

4、通过两种图片的展示,引出课题《蝙蝠和雷达》

二、学习课文内容

1、从课题入手,作者把两种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并用了一个和把它们联系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共同探讨。请同学们拿起书来齐读课文,边读边找找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蝙蝠和雷达之间是有联系的?并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学生回答,教师规纳。出示关键句(幻灯片)(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让学生根据这句话的前半句,看看能提出什么问题。(学回答,教师概括,出示幻灯片)

3、根据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

4、出示试验表格,让学生分小组完成。

5、从这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试验中,证明了什么?(出示幻灯片)

6、蝙蝠是怎样用嘴和眼睛配合起来探路的?(出示幻灯片)学生读文,找出答案。

7、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完成填空。

8、学生用手里的卡片进行演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用嘴和眼睛配合起来探路的。

9、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什么?(雷达)

10、雷达是怎样工作的呢?学生读文找答案。用手里卡片进行演示,用自己的话说说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11、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从题目中显示出来(出示出示幻灯片)

三、学生谈收获

xxx

四、课后作业

科学家除了从蝙蝠飞行的秘密中行到启示,发明雷达之外,还从哪些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创造了其他东西呢?(出示幻灯片)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出14个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1、通过阅读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设计。

四、课时安排:

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导言:(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倒挂在树枝上休息,经常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这是什么?雷达(齐读),谁知道雷达是什么东西?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广泛运用于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

师:指着图片,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探测装置,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二)新授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生: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齐读)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可以在夜晚安全的飞行。

过渡:那么,蝙蝠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指名读

师:蝙蝠在夜间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灵巧)

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划一划。

(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

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说感受。

师:读出蝙蝠飞行的灵巧!

师:⑴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⑵(出示第二句话)谁能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表达一下我们心中共同的疑问?

师过渡:同学们科学家通过试验研究,已经找到了答案,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师问: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证明了什么呢?(课件演示三次试验)

2、自由读,⑴找一找,科学家第一次实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⑶用“首先……然后……最后……”有顺序地说一说科学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3、试验结果如何?生答:铃铛一个也没想,绳子一个也没碰。

从这个结果中你有何发现?(蝙蝠不是靠眼睛来探路的。

3、第二次、第三次试验科学家又是怎样做的呢?

(屏幕演示第二次、第三次做试验的情况)

边演示,学生边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分别说出第二第三次试验是怎样做的。

师:结果怎么样?

生: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师:配合是什么意思?去掉“配合起来”后是否通顺?为什么不能去掉?

师: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师: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生;(科学家对待科学的态度认真、刻苦钻研的精神,结论来之不易。)

师: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

(2)生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3)画出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4)师补充:蝙蝠的眼睛虽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却特别的敏锐。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呀!

让我们一起用佩服的语气再读第六自然段。

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六、自学第七自然段

1、自读第七自然段。

2、画示意图讲述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师: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雷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也知道了雷达的工作原理,下面来做一个练习。

1、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超声波)。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讲叙科学家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到原因,从而得到启迪。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安全飞行,使我们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这就是仿生学。你们还知道那些发明创造也是从生物得到的启示。(蜻蜓——飞机、蛙眼——电子蛙眼、荧光屏——日光灯、鱼——潜水艇、松树尾巴——降落伞等)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呢?那么现在我们该怎样做呢?联系实际畅谈。(刻苦学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探索研究,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老师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多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向科学家学习,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材分析:

这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的学习目的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举例——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雷达,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地处乡镇,见识少,没见过蝙蝠和雷达,所以需要课前布置他们去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敏锐、揭开、障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雷达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和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

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雷达。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教师准备蝙蝠和雷达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播放蝙蝠和雷达的视频。

问:蝙蝠是什么样的动物?什么是雷达?

生就自己掌握的资料回答。

问: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自由发言。

现在,我们就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蝙蝠和雷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在文中圈出生字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词,不懂的向同桌请教。

3、教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学生齐读屏幕上的生字词。学生就不理解的词语提问,教师请同学解答。学生不懂,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句子和上下文理解。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难写的生字,如:蝇,荧等。

5、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出示问题:科学家为了弄明白蝙蝠夜间飞行靠什么辨别方向进行了几次试验?每次分别得出什么结论?最后综合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朗读问题,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

3、学生和同桌交流对问题的见解。

4、出示表格,集体交流,填表次数过程每次的结论最后结论

第一次把眼睛蒙上没碰着一个绳子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把耳朵塞住到处乱撞

第三次把嘴蒙上到处乱撞

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四、小结并拓展。

1、这节课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十四个生字词,明白了蝙蝠夜间飞行靠什么辨别方向。

2、联系生活,说说我们科学家对哪些动物进行研究弄明白了什么事情。

五、作业。

1、复习生字词。

2、课后思考

科学家是怎样发明出雷达的?

板书设计:

11、蝙蝠和雷达

次数过程每次的结论最后结论

第一次把眼睛蒙上没碰着一个绳子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把耳朵塞住到处乱撞

第三次把嘴蒙上到处乱撞

教学反思:

导入时,由于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所以学生对蝙蝠和雷达不再陌生了,交流挺积极。谈话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特想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生字,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提高了生字学习的效率,挺好的。出示重点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这样学生读书目的明确,有效率,通过填表,使全体学生对重点内容都有了清晰的了解。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科学家对哪些动物进行研究弄明白了什么事情时,许多学生都说不出来,原因我想应该是学生平时不喜欢读书,知识面太窄了的缘故。以后,学生们应该多读课外书。

一、导入新课

1.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比赛走路,其中一位学生蒙上眼睛。比赛完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

2.全班同学谈谈眼睛的用处。

3.谈话导入:人夜间行走,如同被蒙上眼睛一样不方便。有一种动物,它不仅善于夜间飞行,而且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板书:蝙蝠)

蝙蝠在夜里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是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灵巧地避开。(多媒体演示)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对蝙蝠进行了试验。(板书:试验)

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助科学家们完成一个试验报告。请打开课本第103页,自由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用笔划出有关的内容。(多媒体出示实验报告单)

二、学习课文第4、5、6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4、5段,划出有关内容。

2.指名回答完成的试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3.师述: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划上横线。(多媒体出示这句话的内容。)

4.生齐读这句话。

5.师:“配合”是什么意思?去掉“配合起来”行吗?为什么?看了这个试验证明,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6.师范读课文第6自然段,生思考刚才的问题。

7.指名回答。

8.教师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蝙蝠探路原理。

9.学生根据演示画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图。

10.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用多媒体画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图。

11.师述:我们已经知道了蝙蝠就是这样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又经过怎样的研究呢?你是从文中哪句话读懂的,把它读一遍。(板书:研究)

12.师述:“反复”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反复……终于”说一句话?

13.小结:通过刚才的试验和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蝙蝠探路的办法。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多媒体播放飞机夜航)师问: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飞机没有眼睛,它怎么能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呢?(靠雷达)那么雷达是怎么发明创造出来的呢?(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文中的哪个自然段讲了这个内容?

2.学生自学第7自然段,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雷达的。并画出雷达引导飞机飞行的示意图。

3.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用多媒体动画演示雷达引导飞机飞行图,并画出示意图:

/天线→无线电波→ 障雷达 碍

\荧光屏→无线电波→ 物

4.小结:学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我们明白了飞机能在夜里安全飞行靠的是雷达。

四、复习巩固

1.(多媒体出示两幅示意图)学生比较两幅示意图的异同点。

2.完成课后练习思考第2题。(学生把答案直接填在书上。)

3.多媒体出示答案,学生订正。

五、总结拓展

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科学家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板书:启示),然后进行反复试验和研究(板书:反复),终于发明创造了雷达。(板书:发明雷达)。

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什么?

2.拓展:同学们,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这就是仿生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发明创造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的?(多媒体展示如:蜻蜓——飞机、蛙眼——电子蛙眼、荧光屏——日光灯等)科学是多么神奇,一只平平常常的蝙蝠能使科学家们得到启示,创造发明了能使飞机安全夜航的雷达。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呢?那么现在我们该怎样做呢?联系实际畅谈。(刻苦学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探索研究,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六、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

2.课后阅读有关创造发明的读物。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十一课。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这项研究告诉人们,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常常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新课程目标】

1、认识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出14个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小黑板和图片设计。

【教学安排】

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提前搜集蝙蝠和雷达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二、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基本上已经知道蝙蝠具有特异的功能,那我们这一课是不是只讲了蝙蝠呢?(不是)。我想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蝙蝠和雷达》这一课主要讲了什么?

(生答)。

是的,蝙蝠在晚上无论怎么飞,都不会撞上什么东西,这到底为什么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做了无数次实验,下面我们进一步读课文,了解这些实验。

三、品读4~5自然段感知

1、学生自读,老师出示小黑板。

实验次数

实验的方法

实验的结果

探路工具

第一次

蒙眼没响

不是眼睛

第二次

蒙眼响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

封嘴响与嘴有关

2、要求分学习小组讨论填写。

3、抽学生说,老师填写。

4、巩固这部分内容,抽读,比赛读。

5、再次感受三次实验过程。

6、谁能代替蝙蝠跟科学家说说心理话。

(学生表演蝙蝠自述:

⑴ 准备了蝙蝠的头饰。

⑵ 两位学生用双簧的形式表演。内容简介是:先介绍自己(蝙蝠)的来历,及还有别名叫“燕老鼠”的来历。然后介绍自己被科学家发现了秘密,“我”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经过多次实验,科学家得出了一个结论,谁能把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7、出示小黑板上的两个句子进行比较:

a、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b、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提问:这两个句子那句好?为什么?

8、同桌讨论回答,老师指导。

(蝙蝠探路时靠的是嘴和耳朵两种器官同时起作用。)

过渡句:哪么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七自然段。

四、品读第七自然段感悟

1、默读,自己在笔记本上画出蝙蝠飞行示意图。

2、学生自画,老师巡回指导。

3、抽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画的示意图。(评比)

4、老师也画了一幅自己的示意图与你们比一比。

5、请同学们对照示意图练习说话训练。

过渡语:通过我们的进一步学习,更加知道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用在飞机上,根据这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自学第8自然段。

五、细细品读第8自然段

1、找出描写雷达探路的句子读一读。

2、根据前面蝙蝠飞行示意图,自己能独立画出雷达为飞机导航的示意图吗?

3、试一试,画在笔记本上。

4、画好后,抽同学在黑板上画出来。

5、师生共同来肯定评一评。

6、同桌互相交流,根据示意图说说雷达是怎样在夜间为飞机导航的?

导语:同学们:根据以上的两幅示意图,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7、出示制作的卡片,填空用图形表示。

a、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

b、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

c、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

六、扩展练习

过渡句:人类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你们通过自己阅读查找,还了解哪些创造发明也是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

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

2、师生共同评价,谁的资料好,语言又流畅。

七、总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掌握或了解了什么知识?希望以后有时间多读课外书,掌握更多的知识。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