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芳草地”一词词之沙》中写道:雨过暮天南,高下青峦。小楼燕子话春寒。多少夕阳芳草地,雾掩烟漫。……后是陈允平的《玉楼春》里:迢迢春梦频东里,堪恨洛阳花渐已。斜阳日日自相思,三十六陂芳草地。前一首借由春雨、燕子、夕阳和芳草地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感时伤春、抒发离愁别恨的情怀;第二首则通过渐已的花朵和斜阳下的芳草地表现出无尽的相思之苦。到了元曲时代,使用“芳草地”一词的人渐渐多起来了。如刘唐卿《白兔记》第三十二出牧童唱的山歌:“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在汤舜民散曲《书赠王莲卿》里,也有“锁魂桥、芳草地几度离别,折柳亭、拂尘会几场宴赏,落花天、残灯夜几样思量”之句。而可以和“芳草地”相对的丽词,则非“杏花天”一词莫属。“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这一副千古佳对,据考证出自宋朝年间一个得道高僧中仁禅师。他在十岁时出家,在六十岁的时候得到宋孝宗的接见。这副对联是在临安府中天竺拗堂上中仁禅师上堂说法时所做。这位高僧与众不同,一开口,便描摹男女私情的语气题诗:“九十春光已过半,养花天气正融和。海棠枝上莺声好,道与时流见得么?”说罢自问:“然虽如是,且透声透色一句做么生道?”接着又自问自答说:“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在唐宋诗词中,“芳草”一词也被广为运用,表达了伤时,相思,怀乡等丰富的情感,拥有所思之人、故乡、朋友情谊、知音、品德高尚之人等种种象征,是中华文化和诗歌中涵义最为丰富的词汇之一。如晏几道的“归思正如乱云,短梦未成芳草”(《泛清波摘遍》),柳永的“家何处,落日眠芳草”等诗词中芳草成为“家乡”的代名词,用以表达其对家乡的思念与热恋。在这里,芳草是家乡,也是心的归宿。“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和“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陈子昂《感遇》中写道:“岁华尽摇落,芳草竟何成!”以芳草自比,表明自己的高洁的品德。而辛弃疾的《摸鱼儿》中更有“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的无奈感慨与惋惜。“芳草”在文字流转之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渴求,业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永恒的象征。
【#芳草地什么意思#】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