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科普知识都有哪些

导读 【#乙肝科普知识都有哪些#】1、乙肝流行病学:2、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
【#乙肝科普知识都有哪些#】

1、乙肝流行病学:

2、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

3、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4、什么是乙型肝炎

5、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

6、它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7、大部分乙型肝炎在急性期经过治疗能够痊愈,少数病例病程迁延或转为慢性,其中一部分可发展为肝炎肝硬化化甚至肝癌;极少数病例病程发展迅猛,肝细胞出现大片坏死,成为重型肝炎;另有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8、乙型肝炎分类

9、急性乙肝:病程在半年内称急性乙肝,一般起病较急,有轻重不等的症状,多数人表面抗原多在半年内消失,少数可变成慢性乙肝。

10、慢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称慢性乙肝,可有轻重不同的症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11、如果没有乙肝病史,也没有近期的化验结果,首次发病有时很难判断是急性乙肝还是慢性乙肝。

12、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仅仅是表面抗原阳性,不论是“大三阳”或是“小三阳”.也不论HBV-DNA阳性或阴性,均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13、它占乙肝感染者中的大多数。

14、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虽然没有症状,甚至肝功能也正常,但是肝脏存在慢性炎症,如果不治疗,最终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这些人其实不是真正的携带者。因此,如果没有肝组织学检查的证据,要进行长期的、动态的观察,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15、重型乙肝:病情发展迅猛,症状很重,如不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

16、乙型肝炎传播途径

17、(1)医源性传播

18、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经输血(包括血清、血浆、全血及其它血液制品)后引起的肝炎为输血后肝炎。

19、近年来通过敏感的血清学筛检方法,使输血后肝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20、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

21、(2)母婴传播

22、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产)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随着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已大为减少。

23、(3)接触传播

2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带有HBV的血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等通过易感者的皮肤、粘膜的破损处进入机体,而非经粪-口传播,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

25、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亦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

26、乙型肝炎患者应做哪些检查

27、乙肝两对半定性及定量检测;

28、HBV-DNA定量检测;肝功能化验、凝血酶原时间(PT)和甲胎蛋白(AFP);腹部B超、腹部CT等。

29、大三阳”和“小三阳”

30、“大三阳”表示“二对半”检测结果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三项阳性,即HBsAg(+)、HBeAg(+)、抗HBc(+)。

31、“小三阳”表示“二对半”检测结果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三项阳性,即HBsAg(+)、抗-HBe(+)、抗HBc(+)。

32、HBV-DNA定量检测

33、HBVDNA定量检测可反映病毒复制水平,主要用于慢性HBV感染的诊断、治疗、适应证的选择及抗病毒疗效的判断。

34、HBVDNA阳性就表示有乙肝病毒颗粒存在,并且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35、如何选择抗病毒药物

36、目前,国内外医学界所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有确切疗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两大类: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

37、病人要在明确自身的病情基础上,了解抗病毒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适应症、疗效、副反应等,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抗病毒药物。

38、慢性乙肝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时间特别是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而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说则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治疗。

39、乙肝患者应树立信心,坚持用药,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相信一定能够战胜病魔。

【#乙肝科普知识都有哪些#】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